当前位置: 太阳成集团tyc9728 > 综合 > 正文

“珞珈信管+青年说”第四期畅谈数字阅读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2-07-01浏览次数:

通讯员左任衔、罗韵竹、刘一媛)6月29日下午,由学院主办,学院期刊中心、图书分馆、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珞珈信管+青年说”第四期如约在线上举行。

本期主题为“Kindle走后怎样:数字阅读的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武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赟副教授、当当出版物事业部张云副总经理、我院出版科学系翁子扬副教授等4位嘉宾应邀参加线上分享。我院副院长王晓光教授为本期论坛致辞。出版科学系主任许洁教授主持。

李武从阅读互动性的视角出发,提出“论数字阅读的互动性”。他阐述了数字阅读和互动性的概念,指出“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的转变本质上是载体的转变”;基于对互动性的一些具体内涵的探讨,他提出了“数字阅读互动性三维度框架”。以图书阅读为特定语境,他解释了这三个维度的具体指向;最后,立足用户中心的视角,他指出,互动性其实是一个用户感知层面的心理变量。他认为,对于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有效性和条件性还要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动机和需求。

吴赟就数字阅读的未来作出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在当前数字环境下阅读的“变”与“不变”——阅读的传播技术和对象性质的变化以及其重要性的不变。第二,数字阅读对阅读的概念进行重构。他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对阅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对新媒体阅读的概念作出缕析,通过分析新媒体阅读和数字阅读的侧重点,得出这两者的内涵和外延相一致这一论断。第三,从空间的视角来看,数字阅读对人类文化空间进行了结构的重构。

张云带来的话题是“数字阅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首先,他认为Kindle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背后的盈利模式被改变是关键;其次,他从Kindle的运营商亚马逊中国的技术政策、决策权、国内反垄断政策、产品性价比和可替代性、市场份额、纸质书和电子书用户重构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其盈利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的深层原因;最后,他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数字阅读的现状,提出阅读数字化和产业化的未来需要深耕用户需求和各类应用场景。他指出,融合知识图谱和信息检索功能、合理利用用户在数字阅读中的阅读痕迹、大数据安全性有保障的产品,更适合当前发展形势。

翁子扬分享的主题是“断开的视线:数字阅读中的图像”。他从图像的维度展开,提出相较文本研究,图像研究已进入瓶颈期。通过对图像的阶级性和图像与传统出版进行分析,他揭示了图像研究出现“视线断开”背后的原因。他分析了数字阅读场景的优势,捋清了图像的数据性和图像与数字阅读的关系。最后,翁子扬还就如何追踪阅读习惯、如何实现视觉与思维同频、数字阅读中能否出现新产品形态作了分享,提出了以图搜图、以图搜文,关联书籍与书籍、图像库和文本库,软硬件跨界融合或植入等解决方案。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碎片化阅读和深读阅读的特征差异、Kindle是电子书(网文)还是电纸书(纸书的电子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许洁作补充分享。她以“阅读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为主题,进一步阐释了阅读为什么既是一种需要习得的、整体的、系统的过程,又是一种日常生活行为。围绕Kindle阅读器的成功之处,李武也作了相关补充分析。

本期“珞珈信管+青年说”活动通过学术志和bilibili直播平台进行同步分享,两个平台共有近1500余人观看。

Baidu
sogou